在修车的黄包车夫
黄包车的起源
在黄包车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刻,许多海外的黄包车铁杆车迷无视它的伦理道德和经济学问题,而不厌其烦地探讨黄包车的来源。
日本常常骄傲地站出来维护自己是黄包车诞生地的荣耀。他们说英文中的rickshaw(黄包车)一词来源于日语的“jin riki sha”,也就是“人力车”。这个日语词汇早在1867年就出现了,那时黄包车和骑马还有马车一起成为了东京交通的三部曲。
另外一个权威观点尽管没敢向日本的“黄包车故乡论”提出挑战,但是却说黄包车是居住在日本的西方人发明的,这位叫做Jonathon Goble的人是居住在横滨的美国浸信会的传教士。那时为了患病的妻子可以出行,他发明了黄包车。
黄包车的出现是当时一个巨大的进步,这是对使用了数百年的轿子的一次革命,近20万黄包车车夫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,继而传遍整个亚洲。
有人相信,加尔各答的黄包车是中国商人在1900年前后传入的,那时中国的商人们用它们携带货物。1949年以后,中国也淘汰了这种交通工具。
坐在这样的黄包车上,感觉比自己想象的要高出许多来,加上慢慢走,慢慢游历,非常有味道。而坐飞机,一袋烟功夫就跑了十万八千里,甚至还有夜间航班,更是什么也看不见。
老一辈人小时候,光着脚丫在草地上奔跑,在农场的河边抓田鸡,晚上到郊区田埂捉蛐蛐……所有这些小时候的经历都古老而美好。我想,认为加尔各答的黄包车如同女子的旗袍一样独具魅力,恐怕更多的老派人不会反对。